京财时报

华为都曾害怕它的不要命!不过曾经拒绝孙正义30亿美元投资的他,现在后悔了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网摘 发布时间:2017-03-22 10:52:15
小米吃了线下的亏,雷军今年立下了5年开1000家线下店的目标,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多拿几十亿美元,一年就能砸他个1000家店,像打车、外卖一样靠补贴结束战斗。

  首先看一篇网上盛传的文章:  

  《一位小米前员工的财务告白:期权如何处理让我纠结》

  我毕业于北京的一家985大学,经历可能比不少同龄人要丰富一些:2008年毕业后,先在某大型企业做了两年,然后跳到了BAT中的一家做码农,2012年再到亚马逊,又一个两年过去,2014年,我离开亚马逊加入小米,初衷却是因为阿里。

  当年9月,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首日涨幅应该接近40%,市值达到2300亿美元,马云很快成为国内新首富,超过万达的王健林。

  这刺激了所有互联网人,不止美国人意识到中国可以缔造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我自己也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件事,虽然之前有百度,有腾讯,但有点像窗户纸还没捅破的感觉。我认识一些阿里的朋友,在阿里上市前把自己手里的期权给“处理”掉了,大多预计不到上市后股票会那么火爆。

  我感觉,自从阿里上市后,国内程序员的整体氛围都是这样的:找下一个“阿里”,公司还没上市,拿一些期权。其实我没想那么多,主要是找到一种成就感。

  实际上现在回想起来,终于理解了一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期权的错觉

  同样100万的上市股票和未上市股票,哪个更有价值?

  我当初想当然地以为,未上市公司期权会更有价值一些。比如一个C轮的未上市公司IPO前,一般会再融两轮,每一次新的融资,估值普遍再涨2-10倍。

  这其实都是错觉,股票和期权的风险回报率是一样的,也就是说,预测股票涨10倍和期权涨10倍,你所承担的风险是一样的。能否兑现,最终只取决于公司本身发展速度,与公司是否上市,并没有关系,比如唯品会 、腾讯、网易。

  即便同样是发放股票,不同形式也有很大猫腻,RSU(限制性股票,企业可以直接低价卖给员工或送给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处置,RSU不需要行权,固化之后就是实股)和股票期权,前一种是直接发放股票,后一种并不是,股票期权有个行权价,只有当股价高于行权价时,才有正收益。总的来说,采用RSU发股票,对公司员工来说更有利一些。

  亚马逊对员工的股权激励计划就是RSU。我当时拿到股票的期限四年,前两年只能获得10%,后两年拿到剩下的90%,我工作两年义无反顾地辞职了,放弃了90%的股票。当时亚马逊中国的业务虽处在瓶颈期,高管层动荡,但我们实际上支援美国总部的业务,并没受到什么影响。

  回想起来,我真正决定跳槽的2014年,正好处于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潮的一个顶峰,不管是否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都被严重高估。可惜的是,这些事我之前甚至都没考虑过。

  2014年也正是小米风头最劲的时候,小米那个时候有多强?手机是市场第一,增长很快,每一出一个产品都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不管手环、充电宝、平衡车……手机本身是一个千亿市场,小米生态链的小家电,做好了又是一个千亿市场。两个大市场表现都那么强劲,我当时的感受是,雷总吹过的牛,都要实现了。

  归根到底,小米最吸引我的,还是雷总。我觉得雷总是个有激情、有事业心的人,事实证明,他说的话靠谱:互联网特点就是硬件趋近于免费化,至少用户获得硬件服务成本会越来低,在这个基础上,公司推送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就可能成为下一个时代的冠军。

  当时我有两个选择:阿里和小米。基本工资相比亚马逊涨幅差不多,阿里当时可以给我4000股,小米的期权对我的吸引力更大,最后我几乎没有什么犹豫,就去小米。

  当时小米内部的股权分配应该是和入职所定得级别有关系,一定级别对应一定期权数量,我没太纠结应该给我多少,只提出了一个金额上的要求:分得的期权,按照当时估值对应的价格,减去行权价,达到一个数字,我就能接受。

  按照惯例,结果当天没办法定下来,我也有心理准备。有点出乎意料的是,第二天,HR就通知,可以接受我提出的数目,入职的事定了。

  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看来要得不多。后来,根据我的了解,和我同一批入职的人基本上工资+股票的数额都在一定区间内,不会有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是,有人要求工资高一些,有人要求期权多拿一些。那时小米风头正劲,整体薪资应该控制得比较好。事后看,如果期权没办法兑现,或者没办法按照估值时的价格兑现,当初确实应该多要点工资。

螺丝钉和多面手

  从外企跳槽到国内公司,其实应该关注的地方有两个,除期权外,要考虑个人的成长性。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