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自媒体“伤股”事件值得高度重视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db:出处] 发布时间:2017-12-19 16:03:11

  事关资本市场的每条信息都可能给市场带来波动,而一部分虚假甚至恶意攻击的信息来自于“自媒体”。

  近日,某“自媒体”编造毫无依据的“韭菜事件”,公然对监管部门领导造谣中伤,制造“官民对立”,破坏监管环境,搅乱市场秩序。虽然之后相关网络平台对此辟谣,但事实上的恶劣影响已经形成。

  在今年第二季度,某知名股市专家陆续通过其“自媒体”发布言论,既否定IPO,又否定并购重组,声称惟有他可以拯救股市,甚至全盘否定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成就,煽动、绑架不明真相的中小投资者攻击监管层。但就在这位专家发布这些观点之后,MSCI董事总经理暨MSCI指数政策委员会主席就公开表示“国际投资者广泛认可了中国A股市场准入状况在过去几年里的显著改善”,6月21日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

  最近还发生了三只松鼠遭“自媒体”敲诈事件。这三个案例看似主体不同,事由各异,但其对资本市场舆论生态的伤害是相同的。

  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欢迎“自媒体”的生长,但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如何让其在规范与创新的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推动器,应当引起各监管部门高度关注,也应当引起社会公众深入思考。

  我们看到,在以“自媒体”名义存在的各类“发声主体”中,有一部分秉持独立客观态度,以事实为基础的阐释者、评论者。它们堪称财金自媒体中的那些“良马”或“千里马”。细察之后可以发现,这些“自媒体”多为传统媒体或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在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自媒体”的长久生存之道。

  但也有一些“自媒体”,捕风捉影、以讹传讹。在利益冲动下(不仅指金钱,也包括其他各种利益),一些“自媒体”开始变得扭曲,或罔顾事实抹黑他人,或制造借口欺诈他人,可以说是“妖气”尽显,抹黑了“自媒体”这个称号。

  究竟什么样的主体可以称为“自媒体”呢?该如何给“自媒体”定位呢?笔者认为,“自媒体”就是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以独立注册号的方式,向不特定人群或特定人群“批发”传递信息的主体。“自媒体”样式包括,网站、公众号、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自媒体”的初衷是发布自身经历、对具体事件的看法等,但随着商业元素的融入,它们中的部分已经转变为“营利机构”。事实上,在商业环境下,没有任何利益诉求的“自媒体”已很少存在。

  既然“自媒体”号称为“媒体”,就应该纳入媒体管理轨道,遵从媒体的基本准则和基本约束。无论对资本市场还是对其他领域,自媒体都已是一个客观存在。对其依法管理是当务之急。

  首先,管理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须依法加强财金“自媒体”管理。一是创新平台管理手段。做好了平台管理,就可以把自媒体发出的硬伤累累的所谓“消息”过滤掉,减少对公众和市场的污染和伤害。二是完善自媒体管理机制。既要发挥“自媒体”发现问题、解读问题的积极作用,也要对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查处,并且公示出来。就像上面所列举的案例,如果发生在传统媒体,相关主体和管理者将承担什么责任,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监管部门、专业机构都要运用好自己手中的“自媒体”——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对可能引发市场波动的消息进行及时澄清、回应,而不是置之不理、甚至捂着盖着。只要我们的监管部门、专业机构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那些谣言、恶意曲解的声音就没有市场。(阎 岳)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