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资管巨头贝莱德加速布局中国,看涨2018亚洲股市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1-18 17:48:22

去年以来,中国的金融双向开放提速。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资产管理规模6.288万亿美元)已发行两只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产品,并在上海设立了WFOE(外商独资企业)。

近期,第一财经记者独家获悉,贝莱德将中国作为未来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布局,并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在中国本土募资并发行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投资于中国内地股票和债券市场。此前也有消息称,QDLP配额将在2018年重启,贝莱德还表示将支持QDLP试点项目,发行更多优质的投资产品。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贝莱德首席股票策略师Kate Moore,她表示,各界对全球同步扩张已达成共识,“今年新兴市场股票是我们‘最高度确信’(highest conviction)的地区推荐,包括中国的新兴亚洲市场则是主要动能。”她也表示,2018年,美股的动能因子将继续发挥主要作用,金融板块依旧值得推荐,银行股价值仍被低估,并受到经济扩张、去监管预期、减税等利好。但她也认为,2018年VIX指数可能会有所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AI)已经在华尔街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2017年,贝莱德重组了其主动型股票基金部门,进行裁员且降低管理费,同时提高对电脑选股的运用。Kate Moore告诉记者:“我们的科学主动股票投资部门(Systematic Active Equity Investments)擅长运用大数据等进行选股,而基本面主动股票投资部门(Fundamental Active Equity Investments)则更多以传统手法进行主动选股。现在这两组平台信息共享,后者可以通过前者的大数据获取实时信号,双方在互相影响下表现理想。”

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25日,贝莱德在上海的WFOE在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一般来说,登记后的6个月内就要发行产品。

对于贝莱德等外资机构而言,中国既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投资市场之一,也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完成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贝莱德内部人士也对记者表示,早在备案登记前,资金募资、产品设计等具体流程就已经在进行当中,中国市场也是贝莱德未来将大力开拓的潜力市场。

截至2017年11月,贝莱德在QFII和RQFII计划下的中国在岸投资额度共计约95亿美元。此外,贝莱德亦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以及发行两只为中国高净值投资者而设的QDLP投资产品,分别为健康科学对冲基金、美国地产私募基金。

重要的是,通过QDLP相关政策的落实,贝莱德也有机会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加深了对中国金融监管环境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本土人才。

早在2016年6月13日,贝莱德旗下的ETF供应商iShares(安硕)推出旗下首只在美上市的A股ETF,名为iShares MSCI China A ETF(代号:CNYA)。该ETF追踪沪深两市个股,基础跟踪指数是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该ETF的管理费率为0.65%,在13只美国交易的A股ETF中收费最低之一。截至2018年1月12日,该基金净资产约1170万美元,至今涨幅近38.5%。

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当时通过该类ETF可以进入中国内地上市、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股市;其次A股囊括了非常多样化标的,包括与不断壮大的中国消费相关的板块,如材料、可选择性消费、医疗保健等,这对于外资充满吸引力。

最看涨新兴市场股市

就全球而言,2017年罕见地出现了全球经济扩张,贝莱德认为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在此背景下,股票也将比债券更有吸引力。

Kate Moore对记者表示,今年新兴市场股市是贝莱德最为看好的部分,尤其是包括中国的亚洲市场,中国也在外资机构的头号观测名单之上。新兴市场的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都在2017年获得很多资金流入,今年这一趋势仍会持续。

“今年新兴市场股票是我们‘最高度确信’的地区推荐,包括中国的新兴亚洲市场则是主要动能。”她认为,中国过去两年监管、政策的变化是积极的,例如资源、重工业等旧经济部门经历了改革,成效显著,“我们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改革推进,加大企业盈利。”

资管巨头贝莱德加速布局中国,看涨2018亚洲股市

不过她也表示,对于中国市场的变化,外国投资者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步适应,尤其是经历了2015年的人民币贬值和A股下挫。“我们在2016年中期开始将新兴市场股市的评级上调为增持,这是基于中国的转型和印度的改革红利,但我们的美国客户在起初的6-9月仍略感紧张。”Kate Moore称。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