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最快2018年底,中国债市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近了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2-27 19:27:14

过去几年来,中国作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不断推进对外开放,2016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更是成为外资布局提速的催化剂;另一方面,人民币波动、去杠杆、强监管又使得中国债市在过去两年面临压力。

在此期间,深度参与中国债券市场的外资机构感受如何?中国债市国际化还有多远?在利率攀升近150个基点后,债市是否已经到了见顶、布局的时机?

对此,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富达利泰债券投资总监黄嘉诚,他对记者透露,其本人参与了指数委员会的部分评估工作,中国债市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的时间表最快可能在2018年年底,但仍会设定观察期,目前,税制、评级、流动性等仍是外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纳入国际指数可期

随着中国债市开放的步伐加快,各界对于中国债市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的预期也不断升温。

当前,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债券指数为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loomberg 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BBGA)、花旗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WGBI),以及JP摩根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债券指数(JP Morgan Global Emerging Market Bond Index Diversified,JPM GBI-EM Div)。

黄嘉诚表示,2016年中国正式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他本人参与了指数委员会的部分评估工作,具体评估外资究竟有没有为中国债市加入国际指数做好准备?中国债市还需要做哪些改善工作?

在他看来,根据评估工作的进展,中国债市纳入国际债券指数的时间表最快可能是今年年底,但很可能会如A股纳入MSCI那样,给出一年的观察期。

“以前外资可以忽视中国债市,因为并没有纳入国际指数,也不是外资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然而当中国债市距离纳入国际指数越来越近,深入了解中国债市就成了必须。”黄嘉诚告诉记者。

“不少外资机构已经对中国债市越来越感兴趣,不论是利差还是汇率角度,2016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2.6%,而如今已经接近4%,人民币转入强势阶段。”他称。

根据众多外资机构的意见,目前外资对中国债市纳入国际债券指数仍然存在几方面的考量和担忧。黄嘉诚举例称,首先,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QFII、债券通)?哪个渠道更方便?资金的流动性或可兑换性能否满足客户的赎回要求?税制问题要如何解决?

彭博中国总裁黄仪全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债市的税收标准有待进一步明确。当前境外机构投资非国债的利息收入需要缴纳10%的预扣税,但对资本利得的税收处理仍然有待明确。

对此,黄嘉诚也解释称:“在目前架构下,应该是以委托中央托管机构代扣代缴这一模式为主,具体细节还有待监管确定。”

此外,中国债市信用评级标准仍有待与国际接轨,目前中国信用评级普遍高于国际标准,近60%的债券评级为AAA,低于BBB的债券仅占0.1%。这给国际投资者识别和定价信用风险造成了一定难度,而进一步向海外评级机构开放境内市场可能是选项之一。

短久期等候入场债市

其实,中国债市已经有众多外资机构参与其中。富达利泰是富达国际在上海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WFOE),早在2017年5月就发行了第一支私募证券基金产品,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目前共发行了3支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其中两支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也是WFOE中行动最早的一家。

中国金融市场从2016年四季度开始去杠杆,期间,10年期国债利率从2.6%飙升至接近4%,众多债券机构倍感压力。不过,不少机构如今已经在等候收益率见顶的时机,并进场长期配置。

黄嘉诚认为,美国利率曲线上移可能会对中国存在溢出效应,不过仍然可控。“美国至今已经加息5次,我们内部也有一个量化指标,美国10年期国债在去年年初应该已经可以达到3%的水平,但整个市场并不认为加息步伐会很快,因此收益率曲线始终十分平坦,不过年初开始这一情况完全改变。”

自从年初“债王”格罗斯喊出“债熊”之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飙升至2.487%附近,最高暴涨至2.597%。而截至目前,该收益率已经飙升至2.875%,创2014年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外资基金经理也普遍预计,由于中国此前的利率水平已经因为去杠杆上升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在高基数下,受到的海外影响有限,而且当前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水平仍处于低位,有利于债券走势。不过,黄嘉诚仍然认为,中国国债利率中枢目前尚未见顶。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