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神奇疗效有口皆碑 但针灸科学性为什么屡受质疑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网摘 发布时间:2017-03-24 10:44:16

  当时人们对针刺麻醉的一个质疑是:针刺麻醉完全是心理作用,没有化学物质基础。韩济生负责人体针刺镇痛试验数据计算。最终计算结果曲线显示,针刺作用下,痛阈逐渐上升,到半小时左右处于高水平稳态。停针后曲线逐渐下降,平均每16分钟镇痛效果降低一半,一小时后回复到基线。针刺麻醉的这一规律,与注射化学止痛药吗啡的麻醉效果非常相似。这说明,针刺麻醉肯定有物质基础,不只是心理作用。

  既然针灸有麻醉镇痛效果,增加针灸次数会不会提升麻醉效果?在一定时间内,随着针刺麻醉次数的增加,如果体内产生的“抗吗啡物质”越来越多,麻醉效果会逐步衰减。沿着这个思路,韩济生在随后的试验中提取出一种抗镇痛的物质。

  回顾50多年来的针刺镇痛研究,韩济生说,中医针灸有效性不容否定,其科学性值得继续加以挖掘。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兵从生物学角度来证实针灸的科学性。他说,针刺穴位20—30分钟后,人体会分泌号称“万能药”的糖皮质激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针灸对机体内分泌系统有着广泛的调节作用。

  “作为人体的最大器官,皮肤在生物学机能上是构成机体内外环境间的一道屏障。”朱兵说,针灸等体表刺激疗法产生对许多疾病发挥非特异调整的广谱效应,这就是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皮—脑轴”机制。同时,体表刺激调节内脏功能,建立“躯体—内脏”联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特有的生物学结构,来应对各种有害应激源的攻击,形成针灸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立足临床才有出路

  中医人要尽快从过去对“理想世界”的渴求中解脱出来,高度关注“真实世界”,不断提高中医疗效

  作为一种独特的非药物疗法,传统针灸理论强调“得气”才有最佳疗效。对患者来说,“得气”是酸、麻、胀、蚁行、流水的感觉。对医生来说,是针下沉,有牵拉感。临床上的“有效性”在于“得气”与否,但很难得到“科学性”验证。

  2005年,一位德国科学家以偏头痛为例进行了临床实验,结果表明,中医传统针灸按辨证取穴治疗对临床疗效无帮助。这一结论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刊》上发表后,引发的争论不断发酵。

  “经络上的穴位是否具有特异性的疗效”,被认为是关系针灸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以成都中医药大学梁繁荣教授为首的针灸经穴特异性研究团队,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等多学科单位,承担起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该研究从整体代谢流的角度证实了经穴的调整效应最大,针对性最强,而非穴作用强度最弱,调整范围较窄。

  对于中医针灸从业人员来说,在临床上取穴并不难。国外的研究者如果取穴位置不准确,研究结论难免发生偏颇。王麟鹏认为,中医针灸即使被不少国外研究者证明无效,也不等于针灸临床无效,问题出在研究设计和方法上,针灸科学性首先要由临床来验证。

  “这几年中国人有关针灸研究的论文不少,被国外认可的却不多。”王麟鹏说,除了外国人的偏见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临床研究能力欠缺,由于中医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只会做临床不会做研究,对疾病的认识与目前的主流医学差距明显,很难提出真正的问题,阻碍了针灸临床发展,也拉低了国外对国内研究的认识。

  由刘保延牵头开展的一项中医针灸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在治疗慢性严重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016年9月,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中国人关于针灸的研究正逐步得到国际认可。

  刘保延提出,中医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应“两法并举”:一是按照国际公认的临床研究方法,对中医药的疗效进行对照验证;二是建立“真实世界”临床实际条件下开展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推进“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范式”,通过“证据链”的形成不断深化中医针灸防治疾病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条件下,中医针灸的优势特色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刘保延介绍,“真实世界”的临床科研,是指在常规医疗条件下,利用日常医疗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开展科研活动。而“理想世界”的临床科研要求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地通过一定的方法,使研究对象尽量保持高度一致性。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