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全球债务处历史高位,IMF呼吁各国应未雨绸缪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4-20 16:56:48

全球经济仍然处于扩张的甜蜜期,然而比起去年,全球央行货币紧缩的预期更加强烈,因而如此防范正常化进程中可能暴露的脆弱性则成了当务之急。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年会期间,IMF的《财政监测》(Fiscal Monitor)报告提及,全球债务已处于历史高位,2016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64万亿美元的峰值,相当于全球GDP的225%。与 2009年的高峰相比,目前全球债务又增加了GDP的12%。

IMF呼吁各国把握当前的经济扩张窗口期,“各国应着手重建财政缓冲、改善政府收支并实现稳定的公共债务。在经济上行时加强财政缓冲,为经济最终低迷时提供财政支持留出余地,防止财政脆弱性在金融环境恶化时成为压力的来源。”IMF财政事务部门主任维托·加斯帕(Vitor Gaspar)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

他也对记者提及,“美国税改一直到2020年前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增加1.2%的GDP增长,这也会为全球带来积极的溢出效应。” 但是,IMF指出,美国经济正接近充分就业,且正在实施财政刺激,未来3年内的总赤字将维持在1万亿美元(GDP的5%)以上。美国应当重新调整财政政策,确保政府债务与 GDP 之比在中期内下降。

全球债务创历史高位

目前,全球债务处于历史高位,持续近十年的量化宽松(QE)、低利率政策无疑资深了信用扩张、加杠杆、过度风险承担的行为,在经济扩张的同时脆弱性也在不断积聚。

IMF认为,在全球债务的激增中,公共债务起了重要作用,这既是全球金融危机中经济崩溃与政策反应的体现,也反映了2014 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以及新兴市场及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支出快速增加的影响。

平均而言,发达经济体的债务已达到了 GDP 的106%,这在二战以来尚属首次;在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经济体,债务与GDP 之比平均达到50%,达到了 20 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时的水平;对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而言,债务占 GDP 的平均比率一直在迅速增加,到2017年已经超过 40%。此外,这些债务中有近一半是非优惠性的,因此这些国家的利息负担与税收收入之比在过去 10 年翻了一番。在所有的国家,债务变动背后都存在着巨大的基本赤字——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基本赤字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所幸,与2008年相比,如今银行系统的韧性和资本充足率都大大改善,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加斯帕告诉记者。

IMF提及,高企的政府债务和赤字仍令人担忧。那些政府债务高企的国家很容易受到全球金融环境突然收紧的影响。它们可能无法进入市场融资,经济活动也会受到威胁。值得注意的是,巨额债务和赤字将限制政府的能力,使其无法在经济下滑时出台有力的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

因此IMF也呼吁,建立财政空间十分重要,特别是在私人部门债务达到历史高位且还在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尤其如此。一些国家的私人债务过高,可能面临着出现急剧且成本高昂的去杠杆过程。

历史经验表明,薄弱的财政状况会加深经济衰退程度并延长其持续时间(如金融危机之后的情况),这是因为政府无力推出足够的财政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

之所以此次IMF尤其强调要加强缓冲,是因为全球融资环境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收紧趋势。“尽管当前货币环境仍然较为宽松,但部分国家开始货币紧缩,持续了10年的QE可是逆转,央行已经明确向市场沟通了其正常化进程,未来的道路是波折的,波动率会上升,近几个月市场已经经历了较大的波动,未来可能还会加剧。”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门主管托比亚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对记者表示。

各国应按需调节财政

为此,IMF建议,现在应充分利用经济活动的周期性上行,采取果断措施,积累财政缓冲。随着经济增长回归潜在水平,财政刺激会变得失效(无法提升潜在增速),而财政整顿的成本也在下降,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实现从财政扩张向财政整顿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增加缓冲将有助于保护经济:既可以创造财政空间、在经济衰退时支持经济活动,又可以降低全球金融环境突然收紧时出现融资困难的风险。一般来说,各国应让自动稳定器(即税收和支出,它们与产出和就业同步变动)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努力确保赤字和债务进入稳定的下行通道,以实现中期目标。

IMF加以各国应根据各自经济的周期状况和可用的财政空间,对调整的规模和步伐进行校准,避免过度拖累经济增长。如果经济达到或接近潜在产出,且债务与 GDP 之比较高,则应实施财政调整。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