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北京老城建筑遗产如何保护?非遗文化如何传承?人大代表这样说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1-30 09:01:47

人民网北京1月29日电(孟竹)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临近尾声,在西城区的小组讨论会上,不少代表就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老城建筑遗产保护、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等文化议题展开激烈讨论。

秦红岭代表:可主题化设计保护老城建筑遗产

来自北京建筑大学的秦红岭代表在发言中感慨:“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很长的篇幅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我特别兴奋。”她说,近几年,老城总体保护方面已经做了一些空间方面的规划。整体保护构想已经建立,但是缺乏创新性的落实方法。“此外,有一个问题尤为明显,就是知名度高的建筑遗产保护比较受关注,而不知名的建筑则无人问津。”秦红岭如是说。

她表示,目前,建筑遗产主题化开发不足,没有有效发挥建筑遗产公共效能。“可以通过主体化的设计,让以前无人问津的、不知名的建筑通过一个主题整体保护起来。例如老城中有一些红色建筑遗产,可以标识出来,连线成片,可成为展示北京文化的文化探访线,甚至有些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路线。”

秦红岭说,自己曾在大学生中做过调查,多数学生对北京的建筑遗产知之甚少,“我们应当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建筑遗产。”她表示,如果建筑遗产没有真正得到年轻人的文化认同,就很难传承下去。因此,秦红岭今年提出对文化遗产做一套详细阐释规划的建议,用故事形式将文化遗产连起来,发挥遗产保护的效能。

杨凤一代表: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财政支持力度

作为一名文艺战线的代表,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表示,如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极大提升,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据我了解,目前文化部认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全国一共有1986位。北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84人,我是这84人中算年轻的,其余的83位都在70-90岁。这其中传统戏剧项目的传承人仅有24位,而作为首批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项目,北京市长江以北仅有6位国家级传承人。平均年龄72岁,最大的86岁了。所以对这些老艺术家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杨凤一表示,绝大多数非遗文化传承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有很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却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

“保护非遗传承人背后最本质的问题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问题。” 杨凤一介绍,尽管近些年以来,国家和地方财政对非遗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但面对庞大的非遗传承需求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我希望未来政府能够加大财政资源支持力度,对非遗传承活动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开办传承培训班,扩大传承队伍,鼓励青年人学习那些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此外,她表示,对急需保护的传统项目和继承人开展项目,为非遗工作提供资料。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