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税延养老险试点终出炉,每月千元限额如何撬动第三支柱?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4-12 22:56:09

对于第三支柱,由于国外成熟市场大多会对个人商业养老险采取税优或税延的政策,因此其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支撑作用都较大。以美国为例,平安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缴文超表示,截至2016年,作为其第三支柱的个人退休账户(IRA)为基础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总资产已经达到7.9万亿美元,占全美养老金总资产的31%。

因此,市场对此次的税延养老险方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撬动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发展从而填补我国养老保障缺口都拭目以待。

根据国泰君安预测,2017年上述三个试点地区的寿险保费收入合计为1888亿元,占全国寿险保费收入的8.8%。目前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总人口为3000万,个体工商户为5400万,根据三个试点地区的就业人口数占全国就业人口数的比例(4.17%)以及GDP占比(9.67%)可算出符合购买资格的人口数,试点方案规定的税延上限为每人每月1000元,假设试点对象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购买该税延型养老险的意愿,则可以测算出该项试点可以带来三地寿险保费的增长约259亿元,相比2017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提升1.21个百分点。若后续该政策在全国范围铺开,可以测算出对全国的寿险新增保费约3360亿元,相比2017年全国寿险保费收入可以提升15.66个百分点。参考健康险发展历程,若后续养老需求激发,有望带来可观的保费收入贡献。

税延养老险试点终出炉,每月千元限额如何撬动第三支柱?

华宝证券分析师则表示,养老型产品具有长久期特征,随着这部分资金的积累,对于股债等基础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具有积极作用,初期考虑到地区的限制以及投资者接受度的限制,规模有限,随着未来长期放开后,养老资金将成为市场上稳定的积极力量。

平安养老险相关负责人称,个人税延养老险作为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国家层面而言,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老百姓层面而言,进一步提升国民养老意识,为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行业层面而言,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和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根据目前税收情况,其推测:市场潜在最大购买力为每年千亿以上,真正的释放量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推广范围、市场的接受度和市场的成熟度等。

事实上,尽管6%和1000元的税延基数限额超越了此前广为流传的上海方案,也被认为此次优惠幅度优于之前的税优健康险,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该方案试点和推广的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毕竟无论是之前的税优健康险还是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的税优政策,从试点或实行情况来看,都被市场诟病推动作用并不突出。

“其实从全国范围来看,缴纳个税的人群覆盖范围并不大,如果之后个税起征点提高,那么这个优惠政策的适宜人群会更少。而从国外情况来看,很多国家会采用混合优惠的模式,即一部分免税,一部分减税,优惠幅度高于目前我国的方案。“上述保险公司高管表示,但他同时表示,政策目前还在初期,相信在试点和之后推广的过程中,我国会根据市场情况、个税政策发展等来逐渐调整方案的优惠幅度。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认为,在个税递延型养老险的试点和推广过程中,在操作层面上如何理顺简化税收递延操作流程、如何提高社会认可程度和购买意愿、如何提升产品销售和经营的透明度和灵活性都是即将面临的挑战。

保险公司积极准备

无论怎样,在保险公司眼中,个税递延型养老险试点方案的发布,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大多数保险公司也早已在税延型养老险“十年磨剑”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因此,业内普遍预计,此次试点从政策落地到正式推出产品并不会相隔太久。

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去年就曾表示,保险业已经基本做好了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的准备工作,包括监管规制的初步框架、初步的产品示范条款,信息技术保障方面则已经责成中国保险信息技术公司(下称“中保信”)开发了税延养老保险试点的信息系统。

“我们公司领导非常重视这个政策,政策一发布,就把相关负责团队召集起来听取汇报,并叮嘱之后的准备工作,后续会在团险和个险一起发力。”一名大型保险集团寿险分管该业务的高管表示。

上述平安养老险负责人对本报表示,目前,平安养老险正在积极准备,力争第一时间提供客户投保出单服务;报审产品以示范产品类型为准,拟以最全产品类型覆盖客户需求。目前,需等银保监会下发业务管理办法和示范产品后,公司报审产品通过后正式销售出单。平安养老险作为平安集团旗下经营团体客户主要子公司之一,将通过企业和团体渠道进行产品销售与服务,并依托集团优势积极准备个人销售平台的准备。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